图片
好接下来咱们继续讲:
咱们先讲一下【黄帝内经】的诊断原文看看是怎么写的?善诊者察色按脉,先别阴阳!
第一步,然后审清浊,而知部分;第二步;视喘息,听音声,而知所苦。第三步;观权衡规矩,而知病所主,第四步;按尺寸,观浮沉滑涩,而知病所生,第五步。以治无过,以诊则不失真。《内经》里面提到的这五诊,察色按脉,先别阴阳就是从第一步一直到最后这一步,都有这一个。关键来说就是先别阴阳,所以说这是属于最高的诊法,先别阴阳是属于阴还是阳。在辩证中这属于阴阳辩证.除非是有修行的人或大医者接近于道的才有这道行.越接近于道越简单,这也就是所说的大道至简嘛!一般人达不到这种境界!我们一般人基本上都停留在五行辩证(脏腑辩证)上.在我们《四圣心源》里面就是说是属于不升还是不降。是属于左路还是右路是属于脾还是属于肾。这就是先别阴阳。
第一步:审清浊,而知部分.就是查人的气色。比较鲜艳还是比较晦暗。是什么颜色,是清还是浊...清浊的分辨不太好用语言表达,来个人一看感觉到这个人的精神,是神清还是神浊?这个人进到你视线之后感觉有一种飘逸之气,他的说话,他的动作等等干净利落.不拖泥带水这就是神清。而神浊这种情况,这个人来到之后有气无力而且垂头丧脑的,说话心不在焉或者语无伦次.你和他沟通的时候他也似懂非懂,注意力不集中老走思不在线,这就叫神浊,这叫审清浊。而这部分是从面部气色来看。从病人面部气色看是青是黑是白是赤还是黄。其颜色是晦暗还是鲜艳,这是第二部分。
第二步:“视喘息,听音声,而知所苦。”病人自己的诉说。你要注意察颜观色,中医看病先生有时候与江湖算命先生有相通之处。都在乎一个察颜观色。学过算命的人再学中医有时候他还不会开方就能看出人是什么病,甚至来说没学过中医都能看出是什么病。因为什么?他接触的人多了,他看的人也多,他能分清楚人的清浊,他就能知道这个人是什么病。所以“审清浊而知部分,就属于望诊”。“视喘息,听音声,而知其苦”,这便是听,便是闻。让病人自己说,通过这个问与闻,同时还有自己的问,这就是一问一答。我们后来的四诊:望、闻、问、切。闻与问就是医者与病人二者之间的对话,统统称为叫问。望诊之后再通过这一个闻听声音,然后知其病之所苦,是怎么不舒服,是在什么地方不舒服,感觉如何不舒服,是疼是麻是痒;是寒是热,是吃不进东西还是睡不着觉,还是大小便不通,等等。这一些皆是以问而得之。
然后第三步:“观权衡规矩,而知病所主”.就是说你把这些信息全部搜集到,你就是一个信息库。“权”是什么?权是重量,称坨是叫权。“衡”是什么?衡是尺子,量东西的。规是画圆的。矩是画方的。这就是权衡规矩。知其权衡规矩就是你在那里开始大脑分析衡量..这就叫做医者意也。要把他所有病的情况,病的资料全部收过来。收集过来之后,你要找到说服自己一个合适的理由。也就是这个人身体上所有不舒服之处基本上都有一个主因(病根)。看过《四圣心源》的有没有注意到里面所有的病症里面都有一个主因?脾湿,中土之湿,成了黄老的口头禅!然后从这个中土之湿再向上排一下,它是分左路还是右路,是不升还是不降。也可以把收集的这些信息归纳在升降上也可以。然后在加加减减几味药就好了,用药还少效果还好!黄老的境界就是属于阴阳辩证了,不是左路就是右路?左为阳.右为阴嘛!进行权衡规矩。好我们看第一步首别阴阳,知道大概,然后通过望与问这个时候就已经心知过半了,已经知病所主了。
然后第四步:“按尺寸,观浮沉滑涩,而知病所生”。最后一步才去观察脉象,《内经》里面所说的都是望.闻.问之后四诊之末才属于切脉。所谓切而知之谓之巧,而现在的社会普遍存在一个坏现象,这个坏属于什么?以恶传恶,认为来说一个中医往那一坐全凭把脉把出什么病。你能把出来,你水平可以,我可以让你看,你把不出来你的水平就不行。然后就说你做为一个中医你把脉都把不出来我的病😭,所以说这一个人认知很厉害的。这都是误了病人自己,我有一些经手的他们这样就不行...把脉归把脉,我该问还是问。我问的时候若是不回答我,什么样的事情他不说,问你把脉把不出来么?我一笑而过,那这个病人已经是不诊之人了,就说这两句话就已经不给他看了,找个理由免费送张飞机票...这样的人很多都不可治,这也是业力所致!这样的病人你看也无功,这个无功是什么意思?就是他吃你的药的时候他还在迷迷糊糊,还起疑心,还朝三暮四,还想我吃你两付药看情况,不行就换医生。这样的患者是没有定力的!压根就不信你,心里面就跟那墙头草一样!所以说这样的病人就不给看!这就是第五步的意思:“以治无过,以诊则不失矣”。这就是《内经》里面的诊法,老祖宗的经验要认真遵守哦...要不然得不偿失!
接下来我们要开始讲脉了,就先讲现在用的最广的,也是大家最为熟知的,就是寸口脉法,而先不讲寸口人迎脉法及三部九候等,因为现在很少用,寸口脉的位置大家应该都知道吧,也就是在左右手的手腕部。
图片
大家在初学脉的时候首先不要分部位,也就是不要去分寸关尺。
大家首先要去学一脉。
一脉有两个意思,一个是指先不要分部位,把脉当成一个整体,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指一个最基础的脉,也就是胃脉。对一个没有把过脉的初学者来说,可以不用三个指头,只用一个指头,用大拇指,去感受脉的整体。
那什么叫胃脉呢?胃脉指的就是正常的脉象,其特点是柔和调顺,缓而有力。胃气这一脉比较缓柔和,最关键搭上去感觉这脉比较舒服。因为正常人身体中血脉流淌是感觉不到的脉躁动的,因为这时候是平脉。你进行搭别人的脉时,感觉舒服就是正常的,不舒服一搭脉你的心就乱总之让你感觉不畅那就叫病脉,这是感觉的问题。胃脉是平脉,脉比较平静和缓舒畅,这叫太极脉法。大家首先要去感受胃脉,知道正常的脉是什么样子的,然后才能知道不正常。以后在摸到的所有的脉象中都要有胃脉,也就是所谓的得胃气则生。胃脉就相当于是一个标准,是中,所有其它的脉象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来的。那如何才能摸到胃脉呢?就是去找一个身体健康的人,最好是年轻的人,去感受他的脉是什么样子的,摸的多了,久而久之就会在心里建立起一个标准。当你摸的人越多带着感觉在反过来看你的领悟就越深!
这是学脉的第一步,先把标准建立起来....
持续更新中...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网络配资炒股,股信网配资,威资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