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觉得 “容易发脾气” 是性格问题,要么硬忍,要么事后后悔 —— 其实中医早说透了,爱发火不是 “小心眼”,很可能是 “肝血不足” 在捣乱。肝要靠血来 “滋养”,就像树要靠水来灌溉,肝血少了,肝气就容易 “暴躁”,人自然控制不住脾气。今天就教你看懂肝血不足的信号,再说说哪些习惯在偷偷耗肝血,怎么补回来。
先搞懂:肝血足,脾气才稳;肝血少,肝气就 “炸毛”
中医里有个词叫 “肝体阴而用阳”,意思是:肝的 “本体” 需要阴血(肝血)来滋养,才能发挥 “疏泄” 的功能(调情绪、通气血)。就像一根绳子,血足的时候是柔软的,能灵活弯曲;血少的时候会变干、变脆,稍微一拉就断 —— 肝血不足,肝气就会失去 “约束”,变得暴躁易怒:
1. 肝血不足的人,脾气藏不住
不是 “故意发火”,是 “控制不住”:可能别人一句平常的话、一点小事(比如菜不好吃、路上堵车),就会瞬间烦躁,嗓门变大,甚至想摔东西;发完火又后悔,觉得 “没必要”,可下次还是忍不住;发火多是 “无名火”:没有具体原因,就是心里憋得慌,看什么都不顺眼,比如回家看到沙发乱了、孩子吵闹,就会莫名发脾气,其实是肝血不足,肝气没地方疏泄,只能通过发火 “释放”。2. 别只知道 “疏肝”,养肝血才是 “柔肝” 的根本
很多人知道 “肝气郁结要疏肝”,却忽略了 “肝血不足才是根源”—— 中医讲 “柔肝”,“柔” 的前提是 “血足”:
肝藏血,血是肝的 “营养来源”:肝血足了,肝气才能平稳疏泄,就像 “水流充足,船才能平稳航行”;肝血少了,肝气就像 “缺水的河,船容易搁浅、颠簸”,自然容易暴躁;长期肝血不足,不止脾气差:刚开始是爱发火,时间久了会耗伤肝阴,甚至影响肝脏健康(比如中医说的 “肝体失养”),还会出现眼睛干、手脚麻、月经少(女性)等问题,千万别不当回事。肝血不是 “凭空少” 的,大多是后天习惯慢慢耗掉的 —— 尤其是这 3 个习惯,看似平常,却在悄悄掏空肝血:
1. 最伤肝血:熬夜,把 “肝的休息时间” 偷走了
《黄帝内经》说 “人卧则血归于肝”,晚上 10 点半到凌晨 2 点,是肝血 “储存和修复” 的黄金时间,就像冬天要 “藏粮” 一样,这个时段不睡,肝血就没法好好储存:
不止年轻人熬夜,老人、孩子也在耗:现在很多人(不管年龄)都爱熬夜看手机,刷短视频、追剧,不到困得睁不开眼不睡觉;第二天没精神,又靠咖啡、浓茶提神,形成 “熬夜→没精神→更熬夜” 的恶性循环;熬夜的人,肝血不足的信号很明显:早上起来看眼睛,眼白里全是红血丝,或者眼睛干涩、看东西模糊;白天总觉得累,没力气,稍微一动就想叹气,这些都是肝血没补够的表现。2. 最隐蔽:用脑过度,把肝血 “榨干” 了
中医说 “肝藏血,血养魂”,大脑思考需要肝血来 “供能”—— 长期高强度用脑,会像 “抽水机” 一样,把肝血慢慢抽干:
比如网红、自媒体人:为了流量,天天想选题、拍视频、剪素材、选品,从早忙到晚,大脑一刻不停;很多人年纪轻轻就觉得 “精力跟不上”,甚至出现胸闷、气短,其实是肝血耗得太狠,没法滋养大脑和身体;还有 IT、文案等 “久坐动脑族”:长时间盯着电脑,一边高强度思考,一边用眼,双重消耗肝血 —— 比如经常觉得 “两眼无神”“脑袋空空”,稍微多思考一会儿就头疼,都是肝血不足的信号,别以为是 “累了歇会儿就好”,长期下去会越耗越虚。3. 最常见:用眼过度,把肝血 “耗光” 了
“肝开窍于目”,眼睛能看东西,全靠肝血来 “滋养”—— 就像灯泡需要电流,眼睛需要肝血才能 “发光”:
现在人天天盯着电子屏幕(手机、电脑、电视),眼睛长时间不休息,会不断 “调用” 肝血;肝血跟不上,就会出现眼睛干、痒、看东西模糊,甚至 “不想睁眼”(比如生病、累的时候,总觉得眼皮沉,想睡觉,其实是肝血不足,眼睛没力气睁开);尤其孩子和年轻人,爱打游戏、刷视频,一玩就是几小时,眼睛不眨一下 —— 长期这样,不仅会近视,还会耗伤肝血,导致脾气越来越差,容易烦躁、哭闹(孩子)或发火(成人)。肝血怎么补?1 个简单方法 + 1 个食疗方,帮肝血慢慢 “攒” 回来:
1. 先 “止损”:别再耗肝血,10 点半前睡觉是关键
补肝血的第一步,是 “不熬夜”—— 晚上 10 点半前准备睡觉,哪怕睡不着,也别刷手机,闭眼躺着也好:
睡前 1 小时远离电子屏幕:手机、电脑的蓝光会刺激神经,让人更难入睡,可以看看纸质书、听听轻音乐,帮身体进入 “准备休息” 的状态;哪怕周末也别 “补觉”:周末熬夜、白天睡一天,会打乱生物钟,肝血更难储存,不如每天固定时间睡、固定时间起,让肝脏形成 “规律工作” 的习惯。2. 再 “滋养”:吃对 2 样东西,帮肝血 “充电”
食疗首选:山萸肉:山萸肉是中医里常用的 “补肝血、固肾精” 的食材,性子温和,不会上火,平时可以用 5-10g 山萸肉泡水喝,或者加在粥里、汤里(比如炖鸡汤时放一点);它不仅能补肝血,还能防止肝血 “流失”,帮肝把血 “存住”;日常多吃 “补气血的蛋白质”:肝血的生成需要优质蛋白,比如鸡蛋、瘦肉(牛肉、猪肝,每周 1-2 次,每次少量)、黑豆、黑芝麻等 —— 比如每天吃 1 个鸡蛋,早上喝杯豆浆,中午吃点瘦肉,慢慢就能帮身体生成肝血;别挑食、节食,尤其是女性,节食会导致气血不足,间接耗伤肝血。3. 配合小习惯:按揉 “太冲穴”,帮肝气平稳
肝血不足的人,肝气容易暴躁,平时可以按揉 “太冲穴”(脚背上,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凹陷处):
每天晚上睡前按 5 分钟,力度以 “轻微酸胀” 为宜,不用太用力;按揉太冲穴能帮肝气平稳疏泄,避免肝气 “炸毛”,配合养肝血的习惯,脾气会慢慢变温和。肝血不是 “一天补回来” 的,就像 “存钱”,需要慢慢攒 —— 可能坚持 1-2 周,你会发现眼睛不那么干了;坚持 1 个月,脾气没那么容易爆了,白天也更有精神了。
如果已经出现明显的肝血不足症状(比如长期眼睛干、月经少、手脚麻、脾气差到影响生活),建议找中医师辨证,比如用当归、白芍、枸杞等中药调理,效果会更精准。
文中涉及药材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,根据体质调整用量,切勿自行用药!#健康真探社##中医式生活##寻找热爱表达的你#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网络配资炒股,股信网配资,威资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